1、兆易创新:预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76%左右
兆易创新(603986)公告,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76.43%左右。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659.04%左右。主要原因是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回暖,公司产品在消费、网通、计算等领域实现收入和销量大幅增长,以及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迭代,优化产品成本,丰富产品矩阵,多条产品线竞争力增强。同时,2024年相关资产减值损失较2023年同比大幅下降。
2、上海贝岭:预计2024年净利润3.8亿-4亿元 同比扭亏
上海贝岭(600171)公告,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为3.8亿-4亿元,同比扭亏;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2.68亿-2.88亿元,同比增加58%-69%。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集成电路行业部分市场复苏,公司产品在汽车电子和工控领域的渗透,收入实现明显增长。此外,公司持有的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约1.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97亿元。
3、沪光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预增1009%-1212%
沪光股份(605333)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亿元到7.1亿元,同比增加1009.12%到1212.46%。2024年全年乘用车市场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公司汽车线束业务拓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公司及时把握市场机遇,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市场份额,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是业绩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公司持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促使公司规模效应更加显著,带动盈利水平、净利润及相关指标大幅增长。
4、润邦股份:2024年净利预计同比增长659%—785%
润邦股份(002483)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4.2亿元—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8.50%—784.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8亿元—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1%—801.18%。报告期内,公司高端装备业务同比出现增长,以及公司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同比出现下降。
5、春秋电子:2024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54%到629%
春秋电子(603890)公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1.75亿元到1.95亿元,同比增加554.29%到629.06%。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笔记本电脑复苏趋势明朗,AIPC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镁合金应用订单落地形成增量收入,以及公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让南昌春勤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股权产生投资收益。
6、上海机场:2024年度净利同比预增99%至120%
上海机场(600009)公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6亿元到20.5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99.13%至120.01%。2024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航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上海航空运输市场步入加速恢复期,枢纽运营规模屡创新纪录,运营品质迈上新台阶,两场年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两场年货邮吞吐量超420万吨,超过2019年水平。
7、赛力斯:预计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55亿元到60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赛力斯(601127)公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到1467亿元,同比上升302.32%到309.30%。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亿元到6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主营业务收入取得较大增长。
8、纳睿雷达:拟购买天津希格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 股票复牌
纳睿雷达(688522)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天津希格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股票复牌。
9、平治信息:与金山云签订1.16亿元算力综合服务协议
平治信息(300571)与金山云(庆阳)数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算力综合服务协议》,合同含税金额为1.16亿元。根据协议,平治信息将为金山云提供算力综合服务,服务期限为自服务开通之日起48个月。合同金额包括材料费、服务费、人工费、交通费、税费等。服务费采用按自然月后付制。合同的生效条件为自加盖公司印章或合同专用章之日起生效。该合同项目属于公司的算力业务,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促进作用。但合同履行存在因市场环境、宏观经济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的履约风险。
10、宁德时代:预计2024年净利润490亿元-530亿元 同比增长11%–20%
宁德时代(300750)公告,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0亿至530亿元,同比增长11.06%至20.12%。报告期内,尽管公司电池产品销量有所增长,但由于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产品价格相应调整,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实现同比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技术研发能力与产品竞争力的持续增强。